新闻中心
弘扬井冈山精神,探索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生活会
2022年11月16日上午,政府管理学院党委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生活系列活动,邀请学院院长章文光教授做《弘扬井冈山精神,探索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题讲座,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于海波教授主持和点评,学院全体教工党员通过在线形式参加。
主持人与点评人于海波书记介绍本次组织生活会的目的和意义。他指出,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今年是北京师范大建立120周年,也是学院第二个20年的开启之年,思考如何弘扬党的精神、如何开启学院新的事业是每一位党员和师生的责任。
主讲人章文光院长做《弘扬井冈山精神 探索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讲座。他指出,“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孕育形成的伟大精神,是中国红色革命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也是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诠释了新时代条件下的“井冈山精神”,即“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创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章文光强调,学习研讨“井冈山精神”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学科推动者们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他从四个方面对如何让“井冈山精神”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展开具体论述。
一是坚定执着追理想,进一步把握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公共管理学科推动者应时刻牢记井冈山时期先辈们干事创业的理想信念,坚持探索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方向、科学方向、实践方向,以坚定的理想追求不畏艰难险阻,持续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领域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在新时代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是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科学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符合国情、民情、农情的乡村治理体系既是党和国家实践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也是广大公共管理学者研究探索方向。
二是实事求是闯新路,进一步丰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学术内涵。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是井冈山精神之一;如今,“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也是每位科研工作者奉行的准则。公共管理学科推动者既不能搞固执已见、只顾眼前的闭门造车,也不能搞过度借鉴、脱离实际的崇洋媚外,而是要坚持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出发、接受实践检验的基本路线,从而在借鉴国外经验中保持定力,在研究本土经验时开阔思路,形成融会贯通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术内涵,闯出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新路径。
三是艰苦奋斗攻难关,进一步聚焦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领域。每一个重点领域都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充满挑战和机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领域的理论突破需要公共管理学科推动者的深情参与,在日常工作中把自身研究主题与重点领域紧密结合,自觉把井冈山精神中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工作干劲,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新时代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发展乡村是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乡村治理的主体关系研究、乡村治理体系历史变迁的研究、乡村治理模式改革的研究、带动乡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研究等。每一位老师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与偏好,同时也要把个人研究与国家需求相结合,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之所需转化为各种研究主题,在每一个研究点上长期做工作。
四是依靠群众求胜利,进一步夯实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群众基础。公共管理学科推动者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把群众需求作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夯实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的群众基础、学习群众智慧,凝聚起与人民群众携手共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章文光对“什么是乡村振兴的标准?”“如何学习群众智慧?”等问题进行解读,介绍了全国探索调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主要形式:党建引领形成共建共享新格局、积分管理激发基层治理新动力、志愿服务带动乡村文明新风尚。
章文光号召各位同志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积极回应时代需要,通过科学研究,为公共管理学科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于海波总结,鼓励大家任重道远、砥砺前行。参会的全体党员教师一致认为,通过此次学习加深了对二十大精神和井冈山精神的理解,深受鼓舞和感染,对于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供稿:政府管理学院教工一支部、教工二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