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2016年12月27日上午,政府管理学院民间外交专题讲座“民间外交的由来与发展” 在主楼A509成功举办。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原特命全权大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为我院师生带来“中国民间外交的由来与发展”专题讲座,讲座由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中国民间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张胜军教授主持,政府管理学院王宏新副院长莅临参加,参加讲座的还有我院李兴教授、孙宇教授、李毅副教授、马勇副教授、吕晓莉副教授、王磊副教授等。
图一:民间外交的由来与发展专题讲座现场
讲座中,于洪君部长围绕中国民间外交的概念、由来和发展三个方面对中国民间外交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当前民间外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新时期民间外交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首先,于部长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我国民间外交的特点。他指出,民间外交与政府外交不同,通常指以民间交往的方式出现,由民间组织、民间机构或民间人士等行为主体承办、协办或参与的各种对外交流活动。新中国成立之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直接催生了中国的民间外交活动。
接着,于部长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和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民间外交的历程与特点。他结合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与日本、拉丁美洲国家、美国和苏联等国民间外交的具体实践,总结了建国初期中国民间外交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民间外交成为我国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府外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在改革开放以后,官方外交渠道不断拓宽,民间外交随之空前活跃。紧接着,于部长结合具体案例,讲解了当前NGO、普通高校、孔子学院、各大媒体驻外记者站、国内智库、跨国企业、重要民间人士等主体民间交往具体实践。
图二:于部长为在座老师同学耐心讲解中国民间外交的现状
最后,于部长对当前中国民间外交存在的问题行了深刻分析和解读,并指出新时期民间外交发展的正确方向。他认为当前中国民间外交存在行为不规范、损害国家利益、商业因素泛滥等问题。要纠正这些问题,一是要牢牢把握中国民间外交的正确定位,推动民间外交的规范建设;二是要不断加强民间外交主体的交流力度,建立民间外交的推动机制;三是要总结经验,补足短板,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下,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担负起时代赋予中国外交的伟大使命。
图三:国际关系专业教授李兴老师就民间外交的问题进行提问
在提问环节,于部长还就中国民间外交的未来发展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会师生纷纷表示,于部长的讲座对于认清当前国际形势,深刻理解民间外交的意义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