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政府管理学院学术系列讲座——新冷战是否不可避免?中美新竞争的根源与未来
发布时间:2019-01-18     浏览量:

2019年1月11日11点,学院在主楼A区509举办了一场“新冷战是否不可避免?中美新竞争的根源与未来”的讲座,主讲人赵穗生教授现任美国丹佛大学约瑟夫·科贝尔国际关系学院终身职正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主任。在本场讲座中,赵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中美两个大国当前的关系,并阐释原因分析道理,为未来两国关系发展走向做了预测与讨论。

赵教授从当前中美两国社会、学术界、政界等主流观点——中美两国相较以前已日益走向对抗开始讲起。当前中美两国的状态是接触越来越少,有些地方和领域开始出现脱钩现象,修昔底德陷阱、权力转移理论是美国目前用来研究中美关系最普遍的理论,因此甚至有人称目前中美的状态为“新冷战”,“新”主要用于区别过去美苏之间的冷战,中美现在这场“冷战”相较美苏冷战更为全面,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更侧重于经济,2018年中美打响的“贸易战”就是典型表现。

赵教授认为中美目前这种竞争定义合作的状态的形成,两个国家都有责任。首先从中国角度来说,在2008年、2009年以前,外国对于中国的了解知之甚少,外国对中国的政策也是一直保持从70年代开始的“接触政策”,并且以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作为接触的重点,希望能够改变中国,美国要帮助中国现代化,要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话语体系,同时外国也一直持有这样的信念:只要中国经济发展了,中国一定会变。但是2008年奥运会、2009年金融危机中国的应对给世界展现出了中国强大的实力,美国突然惊醒,中国这么多年不过是学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文化、价值观却并未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的快速崛起是中美竞争日益激烈的一个方面,另一边,如今的美国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不愿承担责任,其自身有两个非常明显的原因。其一是战略透支。冷战结束后,美国做了很多为维护单极世界格局也即维护其霸权地位的事情,战略透支激化了美国国内的分化,两党间的斗争也愈加激烈。其二是当前特朗普政府的行事观念与美国主流观念完全相反。虽然中美两国目前状态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但特朗普的上台是竞争关系日渐明显的一个重要推动力。特朗普上台后,从17年开始不断退“群”,退TPP、退巴黎协定、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退全球移民协议、退伊朗核协议、退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等,他反对多边主义、反对承担责任、搞孤立主义,行事作风与传统的美国大相径庭。国内分化、特朗普的特立独行使得美国变得不自信变得紧张,对中国的态度也从要改变中国变成要与中国竞争。

既然知晓了中美新竞争的原因,那么“新冷战”是否可以避免呢?赵教授认为中美之间目前这种所谓的“新冷战”主要集中于经济和科技领域,如果要发展成全面冷战是非常困难的。首先特朗普政府缺乏遏制中国的大战略。其次,中美冷战,中国损失会非常严重,而美国同样在经济等各方面会遭受很大压力。第三,美国目前已经得罪了很多的盟友,无盟友的情况下与中国对抗并不轻松。由此,中美之间如今虽竞争日益明显,但仍是谁都离不开谁。“中美正共同乘坐一艘大船,这艘大船一旦倾覆,中美都不能幸免于难,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如何使得中美两个大国在不断的竞争与合作中使这条大船驶得更稳更远。”赵教授如是说。

赵教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阐述讲解虽然结束,但大家似乎意犹未尽,吕晓莉、王磊、田光进等老师向赵教授提问、讨论中美关系问题,谈到了中美未来关系走势、竞争常态化、冷和平与冷战、美国国内建制派对特朗普的政策影响程度等问题,加深了同学们对中美问题的理解与思考。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结束,老师同学们都收获颇丰、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