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第三届“职业发展与就业管理”国际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6-11-11     浏览量:

2016年11月5-6日,由我院和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承办的第三届“职业发展与就业管理”国际论坛在京师学堂京师厅及英东楼演讲厅成功举办。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三处处长杨列勋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翁清雄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分党委书记于海波教授等一百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11月5日上午8:30,论坛开幕式在京师学堂京师厅举行,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教授主持。首先,北京师范大学周作宇副校长在致辞中对嘉宾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与感谢,并表达了北师大对职业发展与就业管理相关学术领域的重视。  


随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三处处长杨列勋博士致辞,指出职业发展与就业管理既是微观问题也是宏观问题,同时对嘉宾们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大家能够致力于此和不懈研究。

接下来是主题论坛环节,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翁清雄教授主持。先后共有Connie  Wanberg(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岳昌君(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乔志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分党委书记)、于海波(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分党委书记)、周文霞(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等五位嘉宾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演说。

Professor Connie Wanberg gave a lecture about“The  experience of unemployment:An overview on accumulated research”. Firstly, she  outlined her presentation. And then discussed the contact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health, and analyzed the unemployment and well-being. And at last, she  listed the research questions of study methodology.

岳昌君教授的演讲主题是“经济新常态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研究”。岳教授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总结了十大就业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等教育质量,分析了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整体就业趋势,最后阐述了全球工作特点的变化趋势。

乔志宏教授的演讲主题是“新高考对中学生涯教育的影响”。乔教授根据高考改革激发的生涯教育需求,认为新高考方案的生涯发展意义是自主性的激发,是对个性的尊重,是对创造性的培养,是建设人力资源大国的必要条件,是教育目标的回归,生涯发展的两个核心是自主与自控,生涯发展的重点是自主性的激发。并结合社会认知生涯理论(SCCT),分析了生涯教育的目标与任务、高中生涯教育的内容等。

于海波教授的演讲主题是“基于3C的生涯发展理论探索:3C、阶段、特征”。于教授首先分析了中国式职业生涯理论思考由三个方面决定,提出3C理论,为大家展示了大学生生涯资本的研究结果,接着对不同群体进行比较,概括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展示了职业生涯的3C发展特征:由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交替主导,50岁达到最佳平衡状态。最后,于教授对职业生涯研究提出了一些新构想。

周文霞教授的演讲主题是“回顾与展望——中国职业生涯管理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建议”。周教授首先说明了该项研究的背景与目的,并在介绍研究程序和主要研究方法后,展示了详细的研究数据。接着以现状为基础,展示了职业生存的状况变化,对中国当前职业生涯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周教授对中国职业生涯管理研究充满信心,并为学者们的未来研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11月5日下午14:00至18:00,论坛分别围绕“就业能力、就业指导与就业政策”、“创业教育、创业行为与成功创业”、“职业心理、职业行为与职业发展”、“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主题举行了四个分会场学术交流活动,会场分别由陈燕、柯江林、王颖、李海等四位老师主持点评。共有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带来了专题学术报告,学者们积极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学术氛围浓厚,交流成效显著。

11月6日早上8:30,首先在英东楼演讲厅举行了主题论坛,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平淡教授主持。先后共有Thomas  W.H.  NG(香港大学教授)、翁清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时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海(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杨伟国(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等五位嘉宾进行了精彩演讲。

Professor Thomas W.H. NG gave a the lecture about  “Reviewer Comments: What to Do with Them?” He provided three steps to answer the  problems he proposed. At first, he offer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view  process such as the guidance from the editor, the tones of the decision, the  multiple rounds of reviews and so on. Secondly, he introduced the “revised &  resubmit” decision properly by listing some advice. Afterwards, he proposed the  “rejection” decision by casting a doubt:why does a rejection hurt? And then he  answered the question from five dimensions respectively. At last he mentioned  that it was crucial to recognize y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 to survive in the  game.

翁清雄教授的演讲主题是“文化背景、人格激活与职业成功”。翁教授首先通过介绍当今时代跨文化的背景,提出跨文化与人格差异性、人格与职业成功到底是如何联系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翁教授提出了主要研究的三大关系,并分别就大五人格中的外向性、亲和性、尽责性、开放性、神经质与职业成功的关系的综述提出了相应假设。最后,翁教授就假设验证结果进行了探讨。

李海教授的演讲主题是“一分为三与管理之道——缘起,释义,实证”。李教授从多视角和概念解释来展开论述内容,首先从《论语》开始引入缘起,并根据各家注解开始阐释一分为三的含义,通过对齐鲁对比,道的比较,着重介绍孔子在礼崩乐坏的年代执两用中之道。阐述了一分为三的概念:阴阳、太极、中庸。接着又阐述了一分为三与管理学的相关领域关系,从而解释了一分为三与管理之道的释义。最后,为大家侧重介绍了情绪与智力以及工作家庭冲突与幸福感两个实证研究结果。

时勘教授的演讲主题是“职业生涯发展中的胜任特征模型构建问题”。时教授首先就研究背景、理论方法与依据进行介绍,从麦克米兰的模型、洋葱模型的角度讨论了个性动机。接着,时教授对研究目标和内容进行介绍,介绍了在选拔培训和绩效评估方面进行的六大模型的运用,并指出了其中的两个创新点。最后,时教授总结了团队的研究成果:煤矿风险资源胜任特征模型的运用、沈阳军区胜任力模型的建构、中国心理协会的员工援助相关鉴定等。

杨伟国教授的演讲主题是“工作市场的‘长尾化’”。杨教授首先根据克里斯安的长尾化理论进行了简单的归纳,表述了工作市场与长尾化理论的渗透,并就提出了六大长尾关系:人力资本关系长尾、工作身份的长尾、职业配置长尾、人力资本配置长尾、工作时间配置长尾、经济组织规模长尾。最后,杨教授对工作市场的长尾化进行了相关解释与建议:个人方面,一专多能,专能用于基础工作,多能用于规避风险;组织层面,就HR管理而言,完全个性化与超越组织;政府层面,顺应变革政策框架与工具。

论坛的最后,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分党委书记于海波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对大家的参与和积极互动表示衷心感谢。论坛发起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翁清雄教授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表达了对政府管理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感谢。最后,大会主席赖德胜院长宣布此次论坛圆满结束,期待明年再次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