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MPA系列讲座(第六十六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逻辑及其特色
发布时间:2020-06-17     浏览量:

6月14日,学院有幸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志华教授,为2019级MPA北京班带来了一场丰富且精彩的讲座。吴志华教授兼任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公共事务学会副会长,上海市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对中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中外行政体制改革等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研究。

受疫情影响,借助腾讯会议平台,本次讲座以线上方式开展。讲座主题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逻辑及其特色”。吴教授纵向上梳理中国8轮行政改革方案内容,横向上将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改革(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国家后新公共管理改革(21世纪初之后)作为比较对象,在此基础上深刻地剖析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因逻辑(Why)、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题逻辑(What)、中国行政改革的方法逻辑(How),全方位地详尽地为学生们展现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到底具有怎样的历史逻辑,又带有怎样的中国特色。

动因逻辑方面,吴教授指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因主要包含行动动因、经济动因、政治动因、社会动因,8轮改革的动因背景不同、动因的持续性和阶段性等特点也不同,且每轮改革因时间的前后顺序也会有动因的叠加,由此形成8轮改革的动因逻辑。跟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相比,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因特色体现在三方面:是经济、政治、社会体制变革过程中的行政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改革+解决政府本身问题的改革;其改革动因具有叠加性、持续性和阶段性特点。

主题逻辑方面,转变政府职能是本体目标,职能转变牵引机构改革是实体内容。这其中就涉及到诸多关键词: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主体关系、宏观调控职能、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大部制改革等等。整体来看,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在主题方面强调“做什么”——明晰政府定位,而西方政府更注重“怎么做”——治理方面等的改革措施。

方法逻辑方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强调全方位,如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六个全面改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同时改革兼顾稳定、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整个改革呈现周期性的盘旋渐进路径,这些都是西方国家政府改革所没有的特色。

最后,吴教授也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效与局限做了总结和探讨,未来的改革之路还很长,我们要数往知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升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效能和效果,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要。

吴教授详尽深刻的阐述讲解虽然结束,大家仍意犹未尽,纷纷向吴教授提出了很多相关问题,在吴教授的倾情答疑中,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了解和思考。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和答谢声中结束,同学们都收获颇丰、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