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返乡调研风采系列展示(二)丨“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精神谱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弘扬革命文化”。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鼓励学生寻访家乡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北京师范大学推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精神谱系”主题调研。
政府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共派出5支调研队参与该主题调研,从新疆到广东,从山东到四川,跨越南北东西。同学们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探寻红色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聚焦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数字化保护与创新性转化等核心主题,系统总结实践经验,提出优化建议,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青春活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调研队伍风采:跨越祖国山河,追寻红色足迹
队伍一:202501A0052调研队
202501A0052调研队由山东临沂、广东仁化、山东邹平、新疆克拉玛依四地成员组成,他们结合四地的红色历史背景,通过对山东省邹平市大马裕红色文化景区(抗战精神)、临沂市(沂蒙精神)、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一号井及石油展览馆(石油精神)以及广东省仁化县(长征精神)的调研,探索各地红色精神的独特内涵与历史影响。他们通过实地调研,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实践依据,助力了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调研队参访克拉玛依博物馆
队伍二:德乡陇行调研队
德乡陇行调研队由五位四川籍成员组成,他们深入红色圣地—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开展调研。此调研队以张思德干部学院、朱德故里、张思德纪念馆、仪陇县文广旅局为调研对象,在讲解员的陪同下进行了参观游览,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此次调研,他们对仪陇县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并对仪陇县特色的宗旨教育有了新的体会,在扎实的史料与文物中更为真切地感悟了张思德精神和朱德同志崇高的道德风范,是传承红色文化稳扎稳打的落实践行。

调研队成员集体参观纪念馆
队伍三:红色楚风寻访团
红色楚风寻访团由4位湖北籍同学组成,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分工协作,围绕湖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开实地调研。调研过程中,他们走访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恩施抗战历史纪念馆及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深入了解了湖北红色教育基地的开放现状,总结其在运营、展示、教育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路径,为红色教育基地的优化升级提供科学依据,助推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

爱国教育基地外景
队伍四:陕冀鲁豫队
陕冀鲁豫队调研队由来自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五地的五位同学组成,分别在陕西西安、河北唐山、山东枣庄、山东临沂、河南焦作追寻红色记忆。他们聚焦五地红色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现状,选择西安事变纪念馆、唐山抗震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鲁南革命烈士陵园和“焦作西柏坡”十二会村等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全面考察红色文化在当地纪念馆、展览馆等场所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情况,深入探讨红色记忆与精神谱系的数字化内涵及其传承机制,识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与此同时,调研队也通过视频形式记录调研过程,借助社交平台展示与分享,进一步通过数字化方式传播和弘扬红色精神。

调研队成员在调研地合影
队伍五:甘红遗韵调研队
甘红遗韵调研队以甘肃两当红色文化为研究核心,组建专题调研团队。他们以两当兵变纪念馆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纪念馆在革命文化符号塑造、红色文化传承及地方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此调研队也结合热播剧《西北岁月》的传播效应,分析了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总体而言,调研总结了两当红色文化建设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了优化建议,弘扬了革命精神,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持。

调研队探访两当兵变纪念馆
调研之旅总结:红色热土上的青春印记
寒假期间,政府管理学院的学子们踏上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精神谱系”的调研之路,用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青春书写使命担当。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和文献研究,同学们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汲取精神力量,在革命先辈的事迹中坚定理想信念。
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对红色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对革命精神的深刻感悟。政府管理学院为每支队伍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同学们从课堂走向社会,从校园走进红色圣地。在实践中,同学们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在奉献与担当中收获了成长。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完善实践平台,支持青年学子投身红色文化传承事业,鼓励其在追寻红色记忆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编辑:段瑞茵 罗培玉 王祎然 王欣悦
审核:杨谨頔 丁天泽 张珺彭 何奕臻
来源: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实践项目组
政府管理学院研究生会
政府管理学院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