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工作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与志愿精神,进一步激发支部青年团员的社会责任感,3月23日,24级公管硕士1班团支部全体成员与班主任关婷老师共赴北京市通州区的智兴博悦儿童托管中心,成功开展了题为“服务践行雷锋精神,热血绽放青春光彩”的3月主题团日活动暨班建活动。团支部成员通过聆听分享、互动表演、爱心捐赠等形式,与自闭症儿童进行了一场温暖的心灵对话,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一、以知促行:走进“星星的孩子”的世界
上午9时,同学们准时抵达了智兴博悦儿童托管中心。托管中心负责人桑老师用平实却温情的讲述带同学们走进了这群特殊儿童的世界,她说道:“托管中心成立于2013年,目前住着75位特殊儿童,他们大部分患有孤独症(自闭症),少部分是唐氏综合征、脑瘫等患儿。孤独症儿童我们通常称他们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并非冷漠或孤僻,而是拥有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这里面有些孩子平时很少与旁人进行目光交流,即使面对父母,也难以敞开心扉;有些孩子言语发育迟缓,那些简单的词语和句子,对他们来说却是难以跨越的高山;还有些孩子会执着于重复一些简单的刻板行为,稍有改变,便会哭闹不止、情绪失控。”
之后,桑老师还耐心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托管中心的教育理念与干预模式,“智兴博悦儿童托管中心是一所集失智儿童康复与托管为一体的特殊教育机构,在这里老师们会根据孩子们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学习与社交能力,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让孩子们挺直自己的脊梁,用快乐去迎接每一天。”听完桑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不仅为老师们数年如一日的奉献而感动,也为自己能够出一份力而倍感荣幸。
二、以心相交:双向奔赴的温暖舞台
讲解结束后,一场别开生面的 “春日联欢会”在院子里拉开帷幕。几位孩子为大家演唱了耳熟能详的歌曲,尽管他们的音准时有偏差,但他们专注的眼神与紧握话筒的小手无不令人动容。另外几位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为大家表演了手势舞,整齐的动作背后蕴藏着日复一日努力练习的痕迹。
(为保护孩子们的隐私,我们给所有出现孩子正脸的照片进行了虚化,敬请谅解)
作为回馈,公管硕士1班全体同学也为孩子们认真表演了精心排练过的节目,手势舞《上春山》以整齐的节奏传递着春日的生机,合唱《稻香》中还特意加入了如童声般的欢快改编。当“笑一个吧,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快乐这才叫做意义”的歌词响起时,许多孩子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拍手,甚至有几个孩子轻轻哼出了旋律。
最令人难忘的是互动环节,同学们与孩子们都站起身,共同完成了一段欢快的互动舞蹈。起初拘谨的孩子们在哥哥姐姐们的鼓励下逐渐放松,甚至主动拉起志愿者的衣角示意再来一遍。这一刻,舞台的边界消失了,艺术的感染力成为跨越沟通障碍的桥梁。
三、以爱续航:春日里的暖心约定
活动尾声,同学们将提前准备好的画笔和绘画本送到了每位孩子手中,并且鼓励孩子们尝试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希望孩子们今后的每一天都像画笔下的色彩一样绚烂。当孩子们接过礼物时,有的反复摩挲画笔外壳,有的立刻拿出画笔涂鸦,有的则开心地抱住礼物不愿松手。托管中心负责人桑老师感动地说:“这些礼物不仅仅是学习用品,更是打开孩子们心扉的钥匙,感谢同学们用实际行动来帮助这些特殊儿童。”
活动最后,全班师生一起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了这场跨越“星墙”的温暖相遇。
四、以思践行:雷锋精神的时代回响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就新时代青年如何弘扬雷锋精神与志愿精神积极地抒发了各自的感想。
邓仪正:
3月23日,我们班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团日活动,目的地是智兴博悦儿童托管中心。虽然之前参加过儿童志愿服务活动,但还是第一次接触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真正接触之后,我发现大多数孩子完全听不懂我说话,最多也只能回答自己的名字,这让我不禁感到有些沮丧。然而,尽管不善言辞,但他们每一个都透着纯真的孩子气。在玩游戏时,他们会开心地手舞足蹈;在表演时,他们也能自信地闪闪发光。我相信,爱与陪伴会成为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的温暖力量。最后,我要衷心感谢关婷老师和各位班干的辛勤策划。从前期的策划到现场的组织,你们为这次活动进行了精心的筹备。还要感谢智兴博悦儿童托管中心,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志愿机会,更感谢你们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这是一次难忘的志愿经历,孩子们开心的笑容让人倍感治愈,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继续参与志愿服务的想法。
潘蕾杰:
和大家一起参加志愿活动真的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不管是排练还是正式的表演我们都特别开心,乐瑶指挥得很好!大家也都全身心投入,从容且自信!回想上一次和全班同学一起唱歌还是在高一,而这次的歌声不仅传递着欢乐,更承载着我们的温暖与关怀。小朋友们的纯真与热情也深深打动了我,一进门,他们就热情地大声喊着:“哥哥姐姐好!”,离开时,他们又一遍遍地说:“哥哥姐姐再见,欢迎下次再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歌王”的进步,从刚来到学校时几乎吐不出几个字,到现在能声情并茂地连唱两首歌,难以想象他背后要付出多少努力。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外出,在志愿活动中增进友谊、也在奉献中寻找更深层次的价值与意义。
李亚宁:
这是一次很温暖的经历。我们来到特殊儿童托管中心,听托管老师讲述特殊儿童的状况,感受到他们生活的不易。后来看到小朋友们为我们表演唱歌和手势舞,他们努力展示自我的样子,想必经过了很大的改变,互动环节中我深切感受到小朋友们的真挚与开心。这次活动难忘又温暖,老师和同学们都满怀爱意,我在付出中也收获满满,更懂得了关爱与包容的力量。真心希望这些孩子们能越来越好,未来充满希望与光亮。
刘展彤:
在参与特殊儿童陪护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活动的双向意义。当我们为孩子们准备歌舞表演时,他们同样认真地向我们展示了精心排练的手语节目。这种平等的互动方式让我意识到,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彼此生命能量的交换。
特殊儿童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常常能更直接地叩击人心。他们专注完成每个动作时的纯粹,在无声地提醒我:生命本真的样态往往藏在简单的行动里。这种陪伴让我重新思考“帮助”的边界—比起怜悯或拯救,或许更重要的是以平等的视角看见每个生命的独特性。
此次活动就像一面镜子,既照见了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的现实困境,也映射出了我们自身对生命理解的局限。这份体验将成为我持续关注特殊教育的起点。
结语
从“纸上谈兵”到“脚下沾泥”,从“单向输出”到“双向治愈”,此次主题团日活动暨班建活动不仅让自闭症儿童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更让公管学子深刻理解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4级公管硕士1班的同学们正以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既是微光成炬的温暖,也是久久为功的坚持;既是青春热血的绽放,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
图文编辑|刘雨微 马乐遥
图文审核| 关婷
来源| 24级公管硕士1班

